七月的柘城,热得像口烧透的砖窑。
我站在空调房里擦汗,手机弹出红色高温预警:今日最高温40℃以上。院子里的向日葵叶子晒得蜷成了干黄蝴蝶,连家里养的蓝猫都眯缝着眼躺在地板上,连叫唤一声的力气都没了。
突然,后颈掠过一阵凉丝丝的风——是记忆里的风,裹着碱面香、井水甜,还有奶奶喊我"大孙子"的尾音。
那碗凉面,是奶奶和高温较劲的"秘密武器"
我小时候最怕过夏天的。太阳毒得能晒化柏油路,连风里都裹着滚烫的尘土。这时候,奶奶总拍着我的背笑:"大孙子,咱今儿不吃热饭,奶奶给你擀碗'凉面条'。"
展开剩余88%于是,厨房就成了她的"战场"。
她系上蓝布围裙,往粗瓷盆里倒上本地小麦粉,撒把粗盐——"盐是面的筋骨,多揉会儿,煮出来才瓷实"。接着敲开两个土鸡蛋,蛋清混着蛋黄淌进面堆,金黄和雪白搅成一片,像揉碎了的夕阳。
揉面是门功夫。奶奶手腕转得像个小磨盘,我坐在小板凳上看,她的额角很快渗出汗珠,却笑着说:"面要吃够力道,揉不到位,煮出来软趴趴的,凉了就坨。"我和她抢着揉两下,沾了一手面粉。
面团醒足一个时辰,奶奶把案板擦得锃亮。她弓着背,胳膊肘撑着面团,手掌压下去又推起来,像春风揉着柳絮。我总爱偷偷揪块面剂子,她就用沾面糊的手指点我额头:"揉着玩吧,学会做面条,将来娶了媳妇,万一和媳妇生气了,不至于饿着…"
手擀面的讲究在"薄厚匀"。奶奶的擀面杖转得飞快,面团在她手里展开,像朵慢慢绽放的白莲花,最后薄得能透出光。切面时,她把擀好的面叠成扇形,菜刀落下"笃笃"响,面条根根分明,非常齐整。
面汤别倒!那是要留给"原汤化原食"的宝贝
煮面最见功夫。大铁锅里的水烧得滚开,奶奶抓一把面条撒进去,筷子一挑,面就散成了游鱼。等面条浮起来,她抄起漏勺,"唰"地捞进竹筛——这一步要快,多煮一秒就坨,少煮一秒就硬。
但我总盯着她手里的竹筛犯嘀咕:"奶奶,为啥面汤不倒掉?"她把面汤倒进瓦盆里,说:"傻小子,这汤金贵着呢!等会儿喝一口,保准你肚子里暖乎乎的,啥事没有。"
最绝的是"过凉"。我家院里有口压水井,奶奶边压水边冲淘面条,双手压着井杆往下送,清冽的地下水"咕嘟咕嘟"冒出来,冲向装着竹筛的陶面盆,裹着面条直打旋儿。等面条完全浸透,提起来的瞬间,凉丝丝的水珠顺着筛底往下淌,面香混着井水的甜,直往鼻子里钻——那凉意不是刺骨的冷,是透进骨头缝里的爽。
没有这几样,算什么柘城凉面?
浇头是提前备好的。奶奶的灶台上永远坐着口黑铁锅:番茄切得碎碎的,和鸡蛋炒成金红的一团;豆角掐成小段,在开水里焯得翠绿,捞出来沥干;有时候还会加把嫩黄瓜丝,脆生生的。这些炒好的菜晾在瓷盆里,到吃的时候再拌上麻汁、本地酸醋,小时候的醋,是本地人自己做的,装在瓦罐里,掀开盖子就能闻到粮食发酵的香,酸得人直咧嘴,却又开胃得很。
最灵魂的是荆芥和芫荽。我总觉得这两种草叶子是柘城的夏天密码:荆芥带着股清苦的香,咬一口像含着片薄荷叶;芫荽则鲜得很,嚼着能鲜掉眉毛。奶奶把它们择得干干净净,撒在面上,绿莹莹的一层,看着就食欲大开。
蹲在门口吃凉面,才是柘城夏天的"社交仪式"
吃凉面讲究"接地气"。奶奶搬来个小马扎,我也跟着蹲在门槛边,旁边摆着大海碗,里面堆得像座小山——面条浸得透亮,浇头裹得均匀,麻汁泛着油光,荆芥和芫荽绿得晃眼。
第一口下去,面是弹牙的,浇头是酸香的,麻汁滑溜溜地裹住舌头,荆芥的清苦刚好解了腻。再咬口蒜瓣,辣得人直吸气,可又舍不得停筷。
那时候不懂什么叫"烟火气",只觉得这样的夏天才对味:蝉鸣在头顶炸成一片,邻居端着碗凑过来,郑婶说"你家凉面真香",老吕叔拍着大腿喊"大娘,给我也下一碗";风里飘着各家各户的饭香,压水井的"吱呀"声混着孩子们的笑闹,连空气里的热都被凉面冲淡了几分。
一碗凉面下肚,额角的汗没了,喉咙润了,连晒蔫的花草都好像挺了挺腰杆。奶奶坐在旁边看我吃,自己只喝口面汤,说:"原汤化原食,喝完才不涨肚。"我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舔舔嘴角的醋香,觉得这大概就是"幸福"的模样。
后来我才懂,那碗凉面里藏着奶奶的"防暑密码"
我每天锻炼身体,都会经过中原大街的老宅子附近,曾经的豫东瓦房已变成了高楼大厦,压水井早已不知去向,记忆力还残留着大概位置…
现在的夏天,商场里有空调,外卖有冰品,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那天,我按图索骥,凭着记忆里奶奶做面条的步骤给孩子们煮了碗凉面条,浇上番茄鸡蛋,撒把荆芥,突然就懂了:
奶奶的凉面从来不是一碗普通的面。
那是她揉进面里的耐心,是她藏在井水里的清凉,是她拌进菜里的爱,是她在40℃的高温里,给我撑起的一片阴凉。现在她虽然已经不在了,可那碗面的味道,早已经刻进了我的骨血里。
毕竟,有些凉,是风带不走的;有些暖,是时间抹不掉的。
(文末互动:你记忆里最难忘的夏日凉面是什么味道?是奶奶的手擀面,还是街角的凉粉摊?)
文字:张紫轩
编辑(见习):董丽雪 曹若茜 邵钰涵
发布于:河南省贝格富配资-哪个证券公司比较好-配资牌照查询-正规股票配资机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