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浮动管理费机制从公募基金领域延伸至银行理财业务。7月7日,招银理财推出创新费率模式,其中,固定管理费设置为0.25%/年,另外设有浮动管理费机制,与产品业绩挂钩、分档计提的管理费用。
业内人士认为,对银行理财公司来说,由于浮动管理费相对更适合权益类、混合类产品,浮动管理费的推出有助于理财机构开拓权益投资领域的市场份额。同时,将进一步强化财富管理机构与投资者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也引导更加聚焦长期投资,优化投资生态。
费率挂钩理财业绩
7月8日,招银理财发布了招智睿远平衡(安盈优选)68期。该产品管理费设置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管理费让利客户,设置0.25%/年,低于同系列产品0.4%~0.6%常规管理费率。当产品年化收益率高于1.5%时,会有管理费分档计提,即产品年化收益率在1.5%~4%时,或有管理费为不超过0.15%/年,管理费合计不超过0.4%/年;当产品年化收益率高于4%时,或有管理费为不超过0.25%/年,管理费合计不超过0.5%/年。
这款产品为含权理财产品。招银理财方面介绍,该产品权益主投“高股息+银行优先股”,力争在震荡的市场中寻求更大的确定性,另类主投与股债低相关的量化中性策略及黄金,力求多元化收益来源,以期进一步分散风险。
招银理财方面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针对招智睿远平衡(安盈优选)68期产品推出的费率创新模式,一方面是经过对市场点位、产品策略、投资经理风格理念、历史业绩等多方面的评估,我们对产品有着高度信心,希望通过费率机制创新绑定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向投资者传达信心;另一方面,随着新经济、新消费等产业升级渐成趋势,以及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推动,今年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升,我们也希望通过发行创新费率机制、高含权的理财产品,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关注多策略理财,力争为更多客户提供更好的财富体验。
对于理财公司推出浮动管理费理财产品的目的,普益标准研究员张翘楚认为,首先,有助于理财公司优化产品的收入结构。浮动管理费的推出,有助于理财公司在产品业绩好时获得更高收益,可以更好地平衡银行理财公司的营收波动性,让收入来源更具弹性并更具多元化。其次,有助于提升理财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推出浮动管理费机制是理财公司差异化竞争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创新的收费模式,理财公司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提高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此外,浮动管理费的推出有助于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浮动管理费机制的引入,促使理财公司更加注重产品的业绩表现和风险控制,推动整个理财行业朝着更加规范、透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理财公司费率创新绝非孤立之举。“浮动管理费机制将管理费与产品业绩挂钩,体现了理财产品市场逐渐从原先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质量增长的转变,也侧面体现了理财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种将管理费与业绩深度绑定的模式并非银行理财首创,而是从公募基金领域延伸而来。
此前,中国证监会印发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浮动管理费率”。首批26只创新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产品已于5月27日起陆续启动募集,截至6月末,总募集规模超226亿元,募集情况显著优于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第二批11只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基金产品也于7月4日上报。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告诉记者:“浮动管理费率是将管理费率与实际收益挂钩,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保护,也更加公平。所以,我建议投资者可以积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以及投资理财的需求,决定要不要投资浮动管理费率之下的理财产品;投资管理机构要努力把业绩做好,用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回报。”
东海证券方面分析,浮动管理费率产品的加速推出,将进一步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也引导更加聚焦长期投资,优化投资生态。
对理财公司而言,浮动管理费也并非简单的收费方式改变,而是开启新增长曲线的战略钥匙。张翘楚分析,对银行理财公司来说,浮动管理费的推出有助于理财公司开拓权益投资领域的市场份额,由于浮动管理费相对更适合权益类、混合类产品,这有助于推动理财公司加强权益市场方面投研团队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该模式,理财公司可以顺应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升级,同时更好地切入高净值客户的多元资产配置需求,帮助理财公司在财富管理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浮动费率重塑理财生态
浮动管理费模式产品已经获得市场反馈。招银理财方面向记者透露,该产品开售不到10分钟实现20亿元满募,扩容后实现25亿元满募,除营销推动等因素外,侧面说明了该费率机制受到投资者认可。
从投资者角度看,张翘楚认为,浮动管理费理财的核心特点是管理费与产品业绩挂钩,对于投资者而言,其一,可以使得投资者费用支出相对更加合理。在浮动管理费模式下,投资者的支出与产品业绩直接挂钩,业绩不佳时管理费减少,可以使得投资者在产品表现不理想时能减轻负担,减少了投资者在产品表现不佳时的成本支出,费用支出更加合理。其二,可以使得管理人更加关注产品的收益表现,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体验。管理费与业绩绑定后,理财公司的收益与投资者利益更一致,管理人会更关注产品的业绩表现,并通过优化投资策略提升产品收益,进而有效改善投资者投资体验,形成管理人履职效能与投资者回报诉求的正向协同。
徐雯超告诉记者,浮动管理费机制要求产品管理人更加积极有效地管理产品业绩,进一步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诉求,保持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的有效平衡。不少理财公司已经建立了产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开展产品业绩及配置偏离监测,并且更加注重自身投研能力的提升。
硬币的另一面,浮动管理费机制的全面推行也意味着理财公司需直面多重挑战。张翘楚认为,其一,短期内部分理财公司在投资管理方面或将面临一定的挑战。由于浮动管理费产品设计与风控的复杂性相对较高,这需要理财公司具备相对更高的投研能力,如若理财公司在投研与风控能力方面的升级转型较慢,短期内可能将同步面临营收承压的情况。其二,理财公司或将面临投资者教育难度加大的挑战。由于浮动管理费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收费模式,部分投资者可能对其理解不够深入,理财公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向投资者解释浮动管理费的计算方式、投资策略以及风险特征等,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产品,避免因投资者误解而引发的投诉和纠纷。其三,可能面临市场竞争风险加剧的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推出浮动管理费产品,理财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后续理财公司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包括产品创新、投资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含权理财产品也迎来了积极发展。根据普益标准的数据,截至6月末,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4.23万只,存续规模达30.97万亿元;6月全市场共新发了2789只理财产品,环比增加402只,从投资性质来看,权益类理财产品共有31只,环比增加28只。
另外,加强权益投资,理财公司还要从多方面发力。如普益标准方面认为,在加强自身投研能力方面,理财公司需投入更多资源提升宏观研究、行业板块分析、大类资产配置以及风险控制等综合能力,通过分散投资及其他方式维持较高的安全边际,以更好应对权益市场波动带来的挑战,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辅助决策。
在权益类产品的创设方面,理财公司可以借助其他资管机构投研能力提升权益类产品收益,如配置一篮子挂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宽基指数基金构建被动投资FOF类理财产品,或配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经济转型的科创、基建等重点行业领域基金;通过在“固收+”、混合类等产品中布局权益资产积累投资经验的同时,挖掘海外投资机会,逐步向纯权益类产品过渡,丰富投资者的权益投资体验。
在投资者教育方面,理财公司需帮助投资者理解权益类理财产品的特点、风险和收益,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投资,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收益预期。
贝格富配资-哪个证券公司比较好-配资牌照查询-正规股票配资机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